四、皮日休的无神论与《无能子》的自然观
晚唐时期,官吏腐败,强藩横行,战争频仍,人民大众困苦不堪,这时,产生了关心时局、同情人民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皮日休和能反映现实的唯物主义著作《无能子》。
皮日休,字袭美,又字逸少,自号鹿门子、间气布衣、醉吟先生、醉士等,襄阳(今湖北襄阳市)人,咸通八年中进士,曾任著作佐郎、太常博士、毗陵副使等职。后又参加黄巢起义军,任大齐政权翰林学士,黄巢兵败,下落不明。工诗,多揭发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反映人民疾苦之作,又擅长小品文,借古讽今,简短犀利。中进士前自编诗文集《皮子文薮》10卷,这也是他遗留于世的最重要著述。
皮日休在《皮子文薮》序文中讲到他的为文宗旨是:“上剥远非,下补近失,非空言也。”在《正乐府》诗序中又强调乐府诗的功用在于反映“国之利病,民之休戚”。“诗之美也,闻者足以观乎功;诗之刺也,闻之足以戒乎政。”这些都是说,他的诗文是指陈时弊反映现实的。他的《三羞诗》、《贪官怨》、《橡娼叹》、《哀陇民》等,都反映了当时官贪民怨,战乱、灾害不休的情景。如在《贪官怨》中写到官吏的腐败情景曰:“素来不知书,岂能精吏理。大者皆尉史。愚者若混沌,毒者如雄虺。伤哉尧舜民,肉袒受鞭笞。”他在《三羞诗》之三写到当时饥民逃荒的悲惨场景曰:“天子丙戌岁,淮右民多饥。就中颍之汭,转徙何累累。夫妇相顾亡,弃却抱中儿。兄弟各自散,出门如大痴。……荒村墓鸟树,空屋野花篱。儿童啮草根,倚桑空羸羸。斑白死路旁,枕土皆离离。”血淋淋的现实,使他看透了当时社会的黑暗。他在《鹿门隐书》中,用精粹的短句,通过古今对比,尖锐地指出了当时社会的黑白颠倒现象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