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四十八年(1709)三月初九,以复立皇太子胤初,遣官告祭天地、宗庙、社稷。次日,分别将皇三子胤祉、皇四子胤祺、皇五子胤祺晋封为亲王,七子胤祐、十子胤械晋封为郡王,九子胤糖、十二子胤袍、十四子胤褪封为贝子,胤裸在此之前已被复封为贝勒。康熙皇帝试图以此缓和矛盾,促进太子与诸皇子以及诸子之间的团结。
复立太子三年之后,康熙皇帝第二次废太子胤祸,其原因仍然是皇帝与储君、皇太子与皇子之间争夺权位而产生矛盾的结果。康熙皇帝复立胤仍为太子,有观后效之意。但随着太子复立,太子党也复聚。这是不以康熙皇帝意志为转移的,甚至也不是太子主观意志所决定的。太子既然是未来的皇帝,就有人前来捧场、攀附,形成以太子为中心的政治势力,这是康熙皇帝所不能容忍的。他要求皇权必须绝对统一,所谓“国家唯有一主”,大权所在,不得分毫割裂。太子、诸皇子各结朋党,作为保护自身利益、抵制对方的工具。太子复立后,立即又成为众矢之的,皇子党人大肆攻击、诬蔑皇太子,对皇帝和朝廷舆论施加影响。朝廷内外已有人预感到皇太子地位不稳,说:东宫虽复,将来恐也难定。越是如此,太子越感到恐慌,担心再出现变故,更加希望早日即位。以太子复位的康熙四十八年(1709)计算,胤祸三十五岁,康熙皇帝五十六岁。太子曾怨言:“古今天下,岂有四十年的太子?"但太子即位,皇帝就需退位,二者是互相排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