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68)道安答曰:“汝缘不会,听我说著。”(《敦煌变文·庐山远公话》)
(69)裴对曰:“若怪即曳向下著。”(唐·赵璘《因话录》卷五)
这类“著”,主要表“命令、劝勉语气”。同时,表强调、确认的“著”唐代也出现了。如:
(70)恶业是门徒自造著,别人不肯与你入黄泉。(《敦煌变文·太子成道经》)
先秦以来还有一个表提顿、作话题标记的“者”,因为与“著”语音近似,唐代以来也慢慢沾染了“著”的祈使、强调语气,同时还可以指向说话人自己表尝试;元代以来又衍生出“咱”字。关于这个问题,吕叔湘的论述颇为精彩:“‘著’字从‘者’得声,二者之音当相近似,而促舒有间。官府文移,有所晓告,率用‘者’字……宋承唐例,亦皆用‘者’,多见载籍……至于一般告语,则宋人参用‘者’、‘著’二字,而以‘著’为多;金元‘者’字转胜,又别增‘咱’字。”[21]因而,“可知‘著’、‘者’、‘咱’三字之为用尽同”。元代时,“著”“者”“咱”等就可以分别表祈使(催促)、强调,也可以针对说话人表尝试。关于“著”,请参见第四章第七节,此处略举“者”与“咱”字数例。
“者”如:
(71)(屠岸贾云)令人,与我拣大棒子着实打者。(元·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三折)——祈使